本文作者:admin

去年我国居民储蓄净增加近9万亿,钱是哪里来的?

admin 03-19 37
去年我国居民储蓄净增加近9万亿,钱是哪里来的?摘要:   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于3月18日举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演讲。  去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净增加了接近9万亿,李迅雷分析称,这基本是高净值人群的银行...

  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于3月18日举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演讲。

  去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净增加了接近9万亿,李迅雷分析称,这基本是高净值人群的银行理财产品转为银行存款,或原先准备购房的人,暂时不购房了,就变成了储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迅雷:虽然现在要把恢复消费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但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可能面临一些障碍、一些困难,我归结为四大障碍:

  第一,收入分化和财富文化已经是全球普遍现象。虽然我们这些年来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基本同步,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偏慢一点,占比比重偏低,消费又主要靠中低收入群体,这部分人在过去三年疫情中收入增长跟GDP基本一致。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偏弱。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无论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处在非常低的位置。这跟我们居民储蓄率偏高,跟我们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相关的。一般收入越低,消费能力越弱。

  虽然从居民储蓄的数据来看,去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净增加了接近9万亿,我们称之为超额净储蓄,问题是这个储蓄的来源是什么?还没有非常确切的数据,但根据判断来讲,基本上属于高净值人群的银行理财产品转为银行存款,或原先准备购房的人,暂时不购房了,就变成了储蓄。

  另外一方面,从消费的来源看,去年在大宗消费方面,新能源车的消费比较好,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不可能今年增长很多、明年还能增长很多,因为我们国家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相对饱和的水平。置换汽车肯定需要一个期限,在这方面很难有一个新的动能来拉动消费。

  从目前的数据看,国内消费恢复的高度有限,今年GDP的目标是5%左右,我的判断全年消费增速大概在6%-7%,春节恢复性消费虽然是偏乐观的,但它的可持续性最终由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所决定。

  第二,中国经济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从投资拉动模式向消费主导模式转型非常难,虽然我们提出来的目标是把扩大消费放在首要位置,但在具体的财政支出结构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消费的比重,包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民生方面的投入,这些没有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个是靠出口,一个是靠投资。出口靠外需,投资主要靠地方政府拉动经济,中国的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这个模式在过去十年没有根本的改观,今后要把它转到消费主导模式上,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需要各大部门加大支持,并不是喊个口号就能实现目标的。

  第三,当前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水平偏高,偿债压力大。我们把中国的经济特征称之为“未富先老”,实际上还有“未富先债”。当发达国家经济体成为高收入国家时,债务率水平是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债务水平也是比较低的。我们基本上达到发达经济体的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水平。

  另外,我们也看到偿债的压力比较大,每个月要还本付息的比例偏高,占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7%,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处在靠前的位置,比美国、法国、日本高,跟发展中国家比,更是排在前面。

  第四,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偏低。我们经常讲要让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现在敢不敢消费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太乐观的时候。“三重压力”的最后一个压力是预期转弱,这种情况下,防御性的储蓄会增高。从养老金的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第三支柱几乎为零,把三大支柱加起来,我国养老金的规模,人均水平不足美国的1%,我们的居民收入可能是美国的1/5到1/6,但是社会保障还没有达到美国的1%,这也使得居民消费意愿相对弱一点。

  我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增加国家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这三大部门,政府部门在过去更多是向企业部门转移收入,比如减税、降费、退税,用于居民部门的支出相对比较少,这方面要按照扩大内需战略纲要提出来的,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

  第二,要推进税制改革。

  第三,以社会慈善事业为核心,要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要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的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四,除了房地产之外,可提高资本市场的繁荣程度的收入,增加企业的分红,以此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总数。

去年我国居民储蓄净增加近9万亿,钱是哪里来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