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称,全球市场充斥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其价格因巨额补贴被人为压低,“扭曲”了欧洲市场。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次日在出席巴赫瑞中秋晚宴发表的致辞中对此进行回应。卢沙野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不是补贴造成的,而是中国企业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持续构建和完善产业链的结果。
“物美价廉、性能优越的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洲市场,对欧盟绿色转型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对欧洲的消费者也是重大利好。”卢沙野提到,法国也打算用“生态奖金”的手段将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保护主义最终保护的是落后,希望欧洲国家谨慎行之。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一季度中国出口汽车达107万辆,同比增长58.1%。从出口方向来看,欧洲已是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目的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的汽车出口量占整车出口总量的比例从2018年的5.7%升至39.1%,超过亚洲和北美市场。
“通常情况下,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就越容易抬头,希望给自己国内的产业创造机会,这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了。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这项动作虽然比较突然,某种程度上也在意料之中。”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自然也引起了包括欧盟在内各主要经济体的关注。
就在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前,9月11日,欧委会发布2023年夏季经济展望报告,将欧盟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春季展望报告预测的1.0%下调至0.8%,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7%下调至1.4%。报告分析,欧盟仍面临多重经济逆风,高利率、高通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将继续构成欧盟经济的下行风险。
江瀚直言,欧盟此次反补贴调查将对中欧双方的汽车产业产生消极影响,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一方面将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直接影响,使对欧盟汽车出口受到整体冲击。另一方面,欧洲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最近奥迪和上汽的合作,大众入股小鹏汽车都是典型例证。反补贴调查阻碍中国电动汽车对欧出口,可能影响到欧洲传统车企推动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合作。
德国是世界主要汽车出口国之一。9月初举办的慕尼黑国际车展开幕式上,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而公平竞争可以刺激产业和创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欧盟反补贴调查时表示,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敦促欧盟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