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赵广立
9月19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基金会在其官网发布了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近期与ICPC基金会及教练、金牌获得者的谈话纪要。谈话活动中,会谈代表就等问题与任正非进行现场问答。
在回答“华为对‘无用的科学研究’是什么看法、会不会投资这类研究?”问题时,任正非谈到,华为现在也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每年大约有30亿~50亿美元的投入专用于此,“和高校院所一起并驾齐驱、互相嵌入式地共同研究这些看似无用的科学”。
他以美国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为例谈道,“二战”之前,美国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非常依赖欧洲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来支撑其工业、航空航天等的发展;“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现并重视了这一问题。比如,美国的科学家范内瓦尔•布什著述了《科学:无尽的前沿》,提出“美国要研究看起来没有用的、遥远的科学”,从此后美国的基础科学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托克斯写出《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 巴斯德象限》,专门探讨如何通过应用牵引科学的探索,把“无用”之科学聚集起来变成实用的技术。后来,美国在数字时代称雄世界。
任正非说:“当今时代,科学和技术的边界越来越接近,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华为等着高校院所把理论完全研究明白再去进行技术开发,就失去先发优势、没有竞争力了。”
在回答代表提出的问题“对高等教育有什么样的期望?”时,任正非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大学不能同质化”。
“华为公司这些年由7000多位高鼻子的外国学者专家、13800多位留学生再加上十多万中国的优秀人才,组成研发队伍,才扭转了困难。”任正非说,如果某国将来关闭一些学科,不允许中国学生留学,那么华为就只能从中国的大学遴选人才,因此,他认为大学不能同质化。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中小学教育也应该正视人才差异化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振兴起来。”任正非说,“我认为中小学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不能让优秀的学生等跑。”
任正非说,支持ICPC等竞赛活动,也正是华为希望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抓手。他表示,除了支持或协办全球软件大赛,华为还要支持信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神经网络等学科的竞赛,逐步给有志于这些学科的青少年以支持。
提供这些支持,并不以为华为所用为目的。他重申:华为一贯秉持发现、发展人才,但绝不垄断人才的原则。“华为愿意与学术界共同培养信息领域的优秀人才,但绝不垄断人才。”
不过,任正非也表示,华为会开放全球的园区,支持ICPC在华为园区举办的比赛,同时也会开放研发区,邀请年轻人才来体验华为的工作环境。
“华为愿意面向全球优秀青少年开放信息领域的技术难题、开放实习与研究机会,帮助接触华为的端边管云平台、参与攀登珠峰的基础和前沿探索;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比如组织难题挑战赛事、黄大年茶思屋的开放研讨等,让青少年了解产业现实的挑战。”任正非说,年轻人能够在竞赛做题突破中得奖,就节省了勤工俭学的时间用于更好地学习,这个过程也能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