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原股东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该公司6.67%股权转让给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股权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
股权变更后,经历了多次调价,持续四年的股权转让事项终于落地。当前民生银行为民生加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3.33%;加拿大皇家银行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陕国投代替原先三峡财务,成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7%。
近日,民生加银披露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这本是稀松平常事,但这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产品接近腰斩的业绩却为卸任增添了些许话题。
股权转让事项终于落地
民生加银基金成立于2008年11月3日,由民生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地深圳,注册资本3亿元,三方股东初始持股比例为60%、30%、10%。但在随后的增资中,民生银行持有股权升至63.33%,加拿大皇家银行持股比例仍为30%,三峡财务持有的股权稀释至6.67%。
其中,三峡财务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于1997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是专门服务于三峡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作为民生加银的原始股东,三峡财务在基金公司成立11年后选择挂牌出售其所持股权,在2019年11月首次挂牌时,拟以8637.8万元的底价转让所持有的6.67%股份;在成交未果后,2020年,挂牌转让价格变成了7774.02万元,相比首次打了九折;在2022年12月的第三次挂牌,转让底价涨至约1.49亿元,在第二次基础上涨超90%。时隔近4年后,成交终于落定。
据股东民生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民生加银资产总额22.28亿元,净资产17.26亿元,具体测算6.67%的股权对应价值约为1.16亿元,且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1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3.06%。
本次交易的买方陕国投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上市信托公司,也是陕西首家上市的省属金融机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长28.72%,目前,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国资委。
早在8月21日,证监会就披露文件,核准陕国投成为民生加银基金持股5%以上股东,并对陕国投依法受让民生加银基金2000万元人民币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6.67%)无异议。8月30日,民生加银总经理郑智军一行还与陕国投总裁解志炯开展业务交流。
基金经理巨亏后卸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民生加银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1898.38亿元,公募资产管理规模1552.91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1205.60亿元,年内增幅约18%,公司旗下目前在管基金产品共98只。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医药板块持续多个季度的跌跌不休,民生加银也“中招”,8月21日,公司披露公告,民生加银医药健康原基金经理陈洁馨离任该基金,基金经理尹涛接棒。
基金经理卸任基金本是稀松平常事,但陈洁馨管理的两只产品业绩却为卸任增添了些许话题。
以上述民生加银医药健康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28日,彼时医药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次年年末陈洁馨接手这只基金时,净值回撤已经达到25%,但她并未能挽救净值的颓势,在医药板块持续阴跌的行情里依旧保持约九成的仓位,虽然从十大重仓股来看每个季度均有较大幅度调整,其努力程度可见一斑,但依旧无碍她管理的产品不到两年时间内任职回报为亏损48.8%,近乎腰斩,而该基金的整体回撤幅度也已经超过了六成。
今年8月21日,陈洁馨因“内部调整”离任民生加银医药健康,但她当前在管的另一只产品——民生加银创新成长跌幅更甚,任职回报为-64%。
从重仓股的更换来看,该基金的布局在震荡行情里可谓失了方寸,每个季度十大重仓股总是出现崭新面孔,如2022年二季度将十大重仓股全部更换,到了四季度又换了九只。截至今年一季度中药行情回暖,季末该基金尚有康方生物、西藏药业、康缘药业、山外山、健民集团、金域医学等医药板块个股,到了二季度末又换成了天孚通信、鼎捷软件、姚记科技和万兴科技等人工智能牛股,但从布局时间点以及净值走势来看,该基金无疑追高失败,并随着人工智能热情冷却,净值继续下行,基金也沦为了3400多万元规模的“迷你基”。
重仓股的频繁调换也表明了该基金的换手率高企,数据显示,在她接手该基金的前一个半年,换手率仅为2倍左右,而2022年上半年即飙至超过10倍的换手率。
在一季度的行情总结中,该基金写道,“一季度,数字经济和AI相关的计算机、传媒、通信和电子等TMT科技涨幅较好,而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表现不佳。一季度本基金主要投资的医药、新能源等方向的公司表现不佳,对净值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在二季度中措辞又换成,“年初至今,在海外ChatGPT、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等热点的带动下,市场尽管热闹非凡,但整体呈现出行业轮动快、主题投资波动巨大的状态。本基金始终坚持科技为主、消费为辅的战略,配置上并未出现风格上的飘移。”
步入三季度,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该基金再度下跌26%,“回本”已成高位入场的基民遥不可及的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