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近年来,随着政策红利释放、资本加码入注,中国医药行业已进入创新转型期,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复杂多变的转型阶段,医药寒冬却席卷而来,行业出现“断崖式”降温……
不过,没有一个寒冬我们不曾渡过,医药行业终将迎来新的春天。
近日,在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多位行业一线大咖以“炉边谈话:寒冬之下话未来“和“秋蝉鸣歌:产业新声破齐喑”为主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01
寒冬之下的医药创新:
挑战与机遇共存
先声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认为,尽管当下中国医药产业的确进入了资本寒冬,但实际上“企业还是这个企业,企业没有什么变化”,应“苦练内功,立足长远”。他认为寒冬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看到机会、抓住机会。创新并不是选择题,而是唯一的路。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表示,“现在所谓最坏的时候可能是最好的时候”,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资本寒冬固然难过,但好的科学技术依旧拥有好的价值。“我觉得哪里科学好,就能出新药,就得往哪里走。”
可见,即使在医药寒冬中,创新仍然是当前中国医药行业前行的重要动力。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5000条药品管线,在全球占比超20%,创新研发力量显而易见。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进一步指出,我国还有许多可以急追猛赶、与其他国家并驾齐驱的研究领域,而这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并且利用好各类平台,加强交流、实现真正的协作。
此外,正如前文提到的,医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从规范、技术、准入、审评等各维度进行引导支持。百济神州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非常认可政策的重要性,他认为政策对中国生物制药工业的促进作用比钱更重要。
总而言之,寒冬之下,创新仍然是医药企业实现突围的关键法宝,而这需要企业把握住政策红利,勇于迎接挑战。
02
资本赋能的医疗行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除政策红利外,资本也是推动医药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素。医药领域在具备专业性强、周期长、投入高、变数多特点的同时,对经济的影响也很显著。在医药领域,资方不仅是融资平台,更是枢纽。
平安银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总裁李茜表示,银行与医疗健康产业做到很好的衔接,可助推医疗行业进一步发展,银行非常重视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并且看重企业的成长空间,对License out等活动同样非常支持。
陈翊庭总监指出,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出的上市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香港市场的活力,使得香港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融资中心。近年来,医疗保健行业已经成为香港IPO融资额前三大行业之一。在此基础上,香港交易所于今年3月又增设了特专科技上市章节,即18C章节,以支持更多拥有创新理念的科技公司的融资需求。作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香港交易所持续对互联互通机制进行扩容和优化。陈翊庭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已培育出专属于医疗保健行业的生态圈,针对这一行业的投资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相关的二级市场产品日益丰富。未来,香港交易所将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继续提升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香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门户作用。
在周期冗长的医药领域,这些改变都需要时间。迈胜医疗科技集团董事长田源也直言,医疗行业的投资期“没有十年不现实”。他还从企业家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将对投资人承诺的事情做到,甚至是体现出来是重要的事情。
从企业家角度,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也分享了两大策略,一是准备更多“干粮”,二是保障重要项目。他认为当下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理性的环境,这对于贝达来说是一个机会。
实际上,中国医药行业拥有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合理的回报机制,尤其在国家不断释放利好政策的状态下,中国医药行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