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拟溢价114%私有化,海通国际复牌股价大涨97%!曾因股权和债权投资业绩暴跌

admin 10-09 2
拟溢价114%私有化,海通国际复牌股价大涨97%!曾因股权和债权投资业绩暴跌摘要:   又见高溢价私有化。  10月6日晚间,海通国际(00665.HK)与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控股”)发布联合公告称,要约人海通国际控股已于9月26日就前提条件获达...

  又见高溢价私有化。

拟溢价114%私有化,海通国际复牌股价大涨97%!曾因股权和债权投资业绩暴跌

  10月6日晚间,海通国际(00665.HK)与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通国际控股”)发布联合公告称,要约人海通国际控股已于9月26日就前提条件获达成后,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海通国际私有化。若完成收购合并,海通国际将成为海通国际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

  上述联合公告称,海通国际私有化要约注销的股份约为22.83亿股(计划股份),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34.70亿港元,每股注销的计划股份现金为1.52港元。Wind数据显示,海通国际停牌之日收盘价为0.71港元/股,本次私有化溢价约114.08%。

  停牌多日的海通国际于10月9日复牌,截至收盘,海通国际股价当日股价上涨97%,收报1.4港元/股。

  海通国际是头部中资券商,其母公司为海通证券(600837.SH)。海通国际也是海通证券旗下的国际化平台,主要从事财富管理、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环球市场和投资业务。目前,海通国际已构建了涵盖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东京、孟买及悉尼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网络。

  海通国际业绩曾一度承压。今年3月17日,海通国际发布盈利警告,2022年将录得净亏损约为64亿港元-66亿港元。海通国际公告称亏损的重要原因是股债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损失。

  “母公司希望海通国际‘重现辉煌’。” 海通国际行政总裁林涌4月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海通国际私有化或是‘重现辉煌’的一种措施。上述联合公告还表示,对于海通国际及海通国际控股而言,私有化能为制定长期发展策略提供灵活性并避免维持上市平台所产生成本。

私有化背后,业绩承压

  海通国际开启私有化或与其亏损有关。

  2022年在港上市的中资券商境外子公司业绩集体“亮红灯”。今年3月30日,海通国际公布2022年年报,出现高达65.4亿港元净亏损。2023年半年报显示,海通国际继续录净亏损7.81亿港元。

  海通国际的盈利自2021年开始恶化。据Wind数据,2017年-2021年五年间,海通国际的净利润分别为30.29亿港元、10.23亿港元、15.51亿港元、19.33亿港元、3.01亿港元,合计为78.37亿港元。而海通国际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亏损额合计为73.21亿港元,二者已相当。

  对于2022年的巨额亏损,海通国际归结于香港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致集团整体收入下降,股权和债权投资市场价格或估值下跌导致亏损等。

  海通证券财务总监张信军曾公开表示,海通国际2022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香港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募资金额和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量下降,佣金和费类收入下降52.6%至15.4亿港元;二是投资亏损,包括与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相关损失约34.4亿港元,以及因相关投资估值随可比公司市值及底层资产状况下跌,导致私募债权与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相关的公平值损失16.5亿港元;三是减值15.9亿港元,系因抵押品市场价格或估值下调计提信用减值。

  巨额亏损影响了海通国际的融资。

  联合公告指出,“发生这些亏损之后,市场对本集团的财政状况与前景非常关注。为回应上述关注,本集团已审慎管理业务并向其控股股东寻求在信用增信、运营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以加强其财务状况。于2023年6月,本公司控股股东在本公司近期进行的供股募资中额外申购,而本公司其他股东的支持相对冷淡。考虑到上市规则的公众持股量要求,控股股东进一步注资的机会有限,亦影响维持上市平台的必要性。“

  私有化也有成本方面的考量。 “由于要约人的母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预计本集团将能够受益于本公司控股股东稳健的财务表现和信誉,从而有助降低融资成本,并节省与合规事务和维持本公司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联合公告称。

超20家港股公司决定私有化

  海通国际的私有化早有迹象。

  今年以来,海通国际出现了一系列人事变动。3月17日,海通证券公告称,董事会于3月16日收到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涌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林涌因相关工作安排辞去公司总经理助理的职务。林涌是海通国际的行政总裁,公告其辞任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的时间点,与海通国际宣告业绩亏损是同一日。在当日,海通国际也发布业绩警告,2022年年度亏损额预计高达64亿港元-66亿港元。林涌辞任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一事,被外界解读为“引咎辞职”。

  林涌辞任后,今年4月,原任海通证券证券金融部总经理宋世浩“空降”为海通国际副董事长。7月,海通国际委任宋世浩为联席行政总裁和执行董事,与现任副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林涌,共同肩负职责和决策。今年6月,海通国际公告称,李建国、潘慕尧退任董事。

  海通证券空降高管之前,林涌在今年4月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海通证券已派出工作组赴香港,对海通国际展开业务评估,暂缓国际化扩张步伐。海通证券希望以此推动国际业务恢复,把子公司业务建立成“一个海通”战略协作体系。

  此外,今年3月28日,海通证券董事会审议同意海通国际控股参与海通国际供股计划,以10.94亿港元参与供股,使海通证券对海通国际的持股比例从67.92%增加至73.40%。

  除海通国际外,今年港股市场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决定私有化退市。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20家港股公司决定私有化退市,目前已成功完成私有化的企业已超5家,包括达利食品、亚美能源、雅士利、江南集团等企业。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港股市场低迷,处于估值洼地,流动性欠佳。许多公司感到股价未能准确反映实际资产价值。“股票长期疲软、成交低迷,限制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维持上市的成本不低,信息披露的要求较多,所以一些上市公司选择退市。”

  从港股市场行情来看,截至10月9日,2023年恒生指数年内下跌11.45%,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下跌7.35%。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