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突发!又一医药IPO终止
转自:中国基金报
记者:米洛
又一家医药公司IPO终止。
10月17日,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显示,全式金IPO审核状态变为“终止”。
全式金是一家生物试剂公司,公司在2022年6月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同年9月回复问询后,一直没有接到新一轮问询。
9月15日,公司及保荐机构国泰君安提交申请,决定撤回IPO申请。最终,上交所在10月16日决定对其终止审核。
从财务数据来看,全式金的表现“可圈可点”。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1亿元、1.4亿元及2.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13.31万元、3156.2万元及7577.25万元。
营收、净利均大幅增长,全式金为何撤回IPO?
在回复交易所问询中,公司曾提到,2020年、2021年业绩高速增长中,相当比例的营收增长来自新冠相关业务收入。
除了新冠相关业务占比较大外,公司的核心技术来源、销售费用快速增加、上市前大额分红等问题也获得了交易所的关注。
因疫情业绩大增
由于在生物试剂领域积累多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式金迅速推出了新冠检测相关产品。
新冠检测相关产品给全式金贡献了不小的业绩。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冠相关收入分别为4305.24万元、9757.32万元、2670.8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92%、42.59%和26.30%。同期,公司非新冠收入为9617.67万元、1.32亿元及7482.52万元。
毛利分别为3350.96万元、7939.52万元和1663.26万元,占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0.09%、42.54%和22.87%。
新冠疫情结束后,相关产品不再被需要,导致公司该领域业务收入直接归零。
对此,全式金表示,新冠疫情对于公司的业绩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疫情结束,公司非新冠业务有望改善。生物试剂业务与上游蛋白原料、下游诊断试剂三大业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存在业务转型的情形。
实控人曾任职国科学院
在招股说明书中,全式金将董事长辛文列为核心技术人员,同时,辛文与黄大卫、范建国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资料显示,辛文曾任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大卫曾任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及所长等职务,范建国曾在英杰生命等任职。
根据中介机构核查,辛文、黄大卫的研究方向与全式金的技术不相关,范建国在国外申请的专利与全式金的技术不相关。
研究方向与公司技术不相关,为何还是核心技术人员呢?
全式金解释称,辛文分析判断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类生物试剂和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了公司业务布局和研发方向。同时,重点把关研发及产业化的技术难点,全面负责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虽然辛文很早就离开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但后者依然与全式金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以前,全式金就与中国科学院进行了合作。报告期内,中国科学院均是全式金在生物制剂业务上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对此,全式金解释称,中国科学院各研究课题组根据自身实验进展及需求向公司进行采购,通过“喀斯玛商城”采购平台下单,其采购具有高频率、小批量、单次采购金额较小等特
点。由于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科研院所的研究课题组数量众多,各个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因此报告期各期合计采购金额较大。
公司还提到,销售价格系根据喀斯玛商城采购平台的报价确定,与公司其他主要科研客户销售价格不存在重大差异,价格公允。
上市前大额分红
作为一家“坚持自主研发”的生物制剂公司,全式金的销售人员薪酬却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
资料显示,公司销售人员平均提成金额由2019年的3.97万元/人提高到2021年的6.74万元/人,增幅约为70%。同时,其平均固定工资、奖金由 2019年的6.75万元/人增加到2021年的8.14万元/人。
到了2022年上半年,由于客户回款周期变长,公司销售提成也随之回落,平均提成金额变为 2.03万元/人。
业绩爆发式增长,不仅让销售吃到“红利”,全式金的股东也分到了钱。
2021年8月,公司决定现金分红9000万元,就在两个月前,公司刚刚决定分红800万元。再往前6个月,公司还分红了540万元。
对于大额分红,全式金解释称,公司在充分考虑了自身经营资金需求后,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给予股东合理的回报。
9800万元对全式金并不是个小数。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即公司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就决定将三年中赚得的超过80%的钱分掉。
大额分红也导致公司账面上的钱迅速减少。
大额分红后,全式金选择了冲击科创板,拟募资10亿元,用于体外诊断产品研发项目、重组蛋白核心原料研发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