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
NSE50季度论坛暨2023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出席并演讲。
董忠云表示,今年以来从全球大资产来看,A股和港股表现弱一点,和预期有很大关系,之后信心会起来,市场调整差不多。从股债利差来看,A股相对美股来说,投资性价比是明显高的。
他以PB和PE举例,目前来看,A股PB是1.47倍,处在近十年的1.95%历史分位,PE为16.34倍,处于近十年20.7%历史分位。“这说明整个市场盈利有待提高,但我觉得盈利三季度是个低点,以后只会逐季向好”。
董忠云指出,当前海外风险仍需关注,但边际影响减弱,经济利好信号正在积累,经济底已得到确认,同时市场估值较低,性价比高,预计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间,未来有望触底回升,波动上行。
以下为演讲实录:
董忠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中航证券的董忠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很多投资者包括很多经济学者在预测很多数据的时候,发现总是有一定的偏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一定要相信政策对冲的力量,实际上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政府都会有一系列政策推出。
我要讲的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两大风险。第二部分谈下我国经济积极信号在逐步恢复。第三部分谈一下对资本市场的判断。
可以看到,第一个风险包括俄乌及巴以冲突,巴以冲突外溢的风险正在增加,但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影响不大。但我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可以看到,通常地缘冲突发生以后,黄金、石油上涨,黄金昨天突破了两千美元/盎司。但作为避险资产的美债并没有涨,而是下跌了,这说明什么问题?美国经济比大家想象的可能还要好,所以在有风险事件的时候,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还在涨价。
第二个风险是高利率,高利率大家谈的很多,10年期、30年期的美债利率都冲到5%以上。为什么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两次危机,包括97年的金融危机、08年的金融危机。分析过去两次金融危机会发现共同的特点,政策利率都超过了5%,这是大家需要关注的点。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发生危机的内因很最重要,包括外汇储备不足、危机国家杠杆率过高、短期资本过度流入,2008年也是一样的,2008年美国地产泡沫,过度宽松的政策不断积累地产泡沫,之后美联储持续加息,造成次贷危机。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两次金融危机共同的特点,美联储会抑制经济和地产过热持续加息,美国政策利率都超过5%,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这是大家需要关注的。最近美国经济比较强劲,但通胀总体符合预期。
第二个是美债大量发行。之前美国政策宽松时的美债发行,美联储都会兜底大量买入。但目前美联储处于缩表阶段,这次美债发行主要由市场消化,导致美债利率走高,我们要警惕美债高利率对市场带来的压力。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美元加息对新兴市场影响大。从历史经验来看,危机火苗在美国,但重灾区往往在海外。所以从对新兴市场冲击来看,今年以来,包括从美联储加息以来,可以看到新兴市场国家贬值幅度比较大,每次加息对新兴市场产生影响,这个我们需要关注。如果美国经济韧性较强,美联储保持5%以上的政策利率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对非美国家货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我国凭借长期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抗风险能力很强。
从我国情况来看,积极因素正在积累。昨天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境外机构债券托管余额开始企稳上升。之前债券托管量境外机构在往下走,显示外资流出我国债券市场,但昨天公布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企稳并有所回升。A股来看,最近北向资金也慢慢稳住,开始流入,显示出大家对国内经济的信心慢慢好起来了。
第二部分讲一下复苏信号。大家也讲到,包括GDP、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社零、PMI等数据,都好转了。9月制造业,PMI回到荣枯线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开始回升,很多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出口总体上稳住了,出口有结构性变化,我们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对偏弱,俄罗斯这边在增长。而通过发行1万亿的特别国债,银行超额储备进入实体经济,这是比较大的转折,利于宽信用,对经济预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大家关注后续政策给经济带来的支撑。
最后一部分讲一下市场,市场信心这几天有所起来。今年以来从全球大资产来看,A股和港股表现弱一点,和预期有很大关系,之后信心会起来,市场调整差不多。从股债利差来看,A股相对美股来说,投资性价比是明显高的。重点说下PB和PE,目前来看,A股PB是1.47倍,处在近十年的1.95%历史分位,PE为16.34倍,处于近十年20.7%历史分位。这说明整个市场盈利有待提高,但我觉得盈利三季度是个低点,以后只会逐季向好。
当前海外风险仍需关注,但边际影响减弱,经济利好信号正在积累,经济底已得到确认,同时市场估值较低,性价比高,预计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间,未来有望触底回升,波动上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