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十七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
1月2日,在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在大连举办,在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针对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主题演讲,他认为,基于整个肉类消费结构和产能变化来看,7亿头左右出栏量就可以达到供需满足的状态。企业的重点逐渐转向降本增效,带动整个产业生产基础效率的提升。
以下为实录全文:
从核心要素来讲,从2002年开始,发现历来的猪周期都在猪肉下行周期叠加的一些其他的要素,比如说猪瘟、环保归置等因素,单纯由于猪肉价格下跌导致的产能调节,相对来讲,就是整体窄幅波动,或者波动不明显的周期,当前是符合猪周期本身的规律,但是每一轮猪周期引发的核心要素都是不同的。
从母猪产能变化来看,从去年4月份到12月份有一定程度增加的态势。去年累计增加的幅度跟今年累计增加的幅度基本上是相同的。
未来我国到底是需要多少头猪,到底需要多少量的猪肉,可以满足基本的供需平衡?生产者有一定的利润,消费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足够的猪肉,基于整个肉类消费结构和产能变化来看,7亿头左右出栏量就可以达到供需满足的状态。企业的重点逐渐转向降本增效,带动整个产业生产基础效率的提升。
从四季度开始,会带来明年下半年以及2025年相对一个相对的短期市场行情的一个小周期,小周期就意味着行业平均水平是处于一个常态的,很多人对于猪价讨论,以非洲猪瘟讨论新一轮猪价上涨的水平,全行业的平均成本由当前16.5元,降低到14—15元之间,即便高点达到18元,也可以达到每头猪盈利在200—300元的水平,在新一轮周期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它的特征。生产成本来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总体还是呈现下降的状态。
另外一个,二次育肥为什么明显下降,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猪价跌到波谷,未来两三个月会持续的反弹。另外,猪价持续上涨阶段,未来也是持续上涨的行情,才会引发二次育肥的状态。去年在10月份有500万头二次育肥的状态,今年是一个低位窄幅的特征,所以不会有这样的状态。有利时机是10月中旬之前,所以四季度出栏的节奏在11月份之后逐渐回归常态。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植物油的需求带动了动物油的需求,才带来需求的增加。
从今年出栏活重变化来看,是高于去年的同期的,从1季度开始逐渐的回落,2季度回落到全年相对较低的水平,3季度开始逐步开始增加。
屠宰量来看,定点屠宰有一个可以预判未来猪价的一个有效指标,2季度屠宰量在2500万头以内,会出现一个增长。7月份是一个猪肉需求的高峰期。
刚才提到了规模化水平的提升,是当前生产稳定的一个核心要素,特别是从2021年以后,一个是规模化水平得到快速的发展,规模化水平提升的百分比都是类似的,都是提升了16个点左右。
核心主体是有差异的,整个市场份额还是会具体的增加,就预示着整个未来产能波动的范围会有所缩窄。从今年养殖盈利来看,1—7月份是小幅度亏损的,10月下旬也有一个小幅度亏损。一个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情况之下,产能调减幅度是相对较小的,低于行业的现行水平,会带来产能较大的幅度调整。
跟亏损时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明年上半年可能依然出现亏损的情况,尤其是一季度,整个产能调节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从消费来讲,从宏观经济来讲,是宏观经济带动了人均GDP,包括居民收入等要素,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讲,人口的数量去年出现转折点,同时核心消费人口数量从2016年出现转折点。
从绝对的刚性消费需求来讲,是呈现总体稳中趋降的消费趋势。猪肉消费会呈现明显季节性的特征,同时消费的特征也导致每年猪价的高点都会出现国庆和中秋之前,元旦之前是一个次高点。
从最近几轮猪周期的特点来看,在猪价结束下面的波谷之后,没有了产能调减,而是快速进入上涨周期,下降周期的时间是明显高于上涨周期的,就意味着新一轮周期更多的是产能质量的调整,以及产能结构的调整。
在猪肉下行的时候,要把握好产能的发展战略,及时将整个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整个生产管理上。从利润周期来看,每一轮猪周期都有特点,我们要把握每一轮可以影响产能变动的核心要素。
从预判未来猪肉价格角度来讲,从今年短期来看,我觉得影响猪价的要素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去年下半年整个产能的变化,以及今年前三季度,重点是二季度的仔猪的供给量,尽管今年的饲料的量总体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呈现高位。同时今年单月的饲料产能创了历史新高,今年四季度达到历史高位,可以预计供给是比较充裕的。
从生产方式、形态、结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新一轮猪周期都呈现新的特征,同时按照目前这个要素来看的话,还不具备猪周期转折的变化的前提条件,在没有新的一些外部影响因素之下,可能就会呈现这种小周期组成的大周期。
所以,从总体来看,后期整个产能变化,还是受生产经营资金稳定性的影响,明年上半年是影响后期猪周期是否出现较大转折的核心要素,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把整个发展战略重心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地应对低位震动下的价格波动风险,以上就是我的报告,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