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东方财富联合华夏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一起,重磅推出《大数据洞悉:2023 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希望通过真实的一线调研,深入剖析用户投资习惯,帮助投资者更好审视自身的投资行为,传达科学投资理念,助力投资者在ETF交易上好于往昔,更胜一筹。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为报告撰写寄语。她表示,华夏基金正在积极构建资管行业的“乐高”,ETF是华夏基金多资产全能平台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积木”之一。未来,华夏基金将继续坚持研发创新、坚持共建良性的ETF行业生态圈,为投资者享受更好的ETF产品和服务而不懈努力,专注地将简单做到极致。
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表示,报告旨在共同探讨ETF投资者行为及投资解决方案,帮助广大投资者探索ETF投资之道,助力ETF市场的持续活跃和健康发展。未来,东方财富将携手各同业机构,深入共建ETF行业生态圈,共同迎接中国ETF新浪潮。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受邀参与发布会直播。朱宁教授表示,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发现,缺乏投资技能的散户在股市里赚钱是非常难的。这背后主要与个人投资者普遍的行为偏差,包括不愿意多元化配置、频繁交易、跟着消息炒股、追涨杀跌、不愿止盈止损等有关。相信ETF以及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将是未来金融创新、助力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华夏上证50ETF(510050)发行上市至今,19年来,ETF越来越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把握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工具。根据基金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ETF规模逆势增加再创新高,达2万亿元,甚至有权益ETF份额首破千亿(科创50ETF在9月5日达到1000.83亿份,成为首只份额破千亿的股票ETF)。在投资者结构上,个人投资者更是成为ETF投资主力军,截至2022年底,ETF持有人接近8000万(深交所,《ETF投资交易白皮书(2022)》。
此次重磅推出的《大数据洞悉:2023 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投资者公开征集相关问题,最终回收了超过6500份有效问卷。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力图更好地了解投资者对ETF的认知以及ETF交易中的行为特征。
截至2023年8月31日,股票型ETF规模为12663.45亿元,占据全市场ETF比例的的69.07%,占比近7成。同时从投资者交易端来看,ETF也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从调研情况来看,100%的受访者投资过股票型ETF。除了股票型ETF外,配置债券型ETF、货币型ETF的受访者也占比近3成,而跨境和商品型ETF投资比例相对较低。
但随着投资者收入和学历水平逐渐提升,对多样化资产配置的诉求也在不断增长,对跨境ETF和商品ETF的兴趣呈“阶梯式上升。例如,今年来以纳斯达克ETF等跨境ETF、豆粕ETF等商品类ETF认可度不断提高。
从调研数据来看,投资者也更倾向于投资行业/主题类ETF。数据显示,受访者对行业/主题类ETF投资倾向最高达38.9%,其次是宽基类ETF,占比达35.3%。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境内风格策略类ETF不断得到投资者认可,这类主要主要运用红利、低波动、成长、基本面等因子,在近年来震荡行情下表现相对更平稳,相较于行业主题ETF、宽基ETF胜率更高。尽管产品规模占比仅有2%,但却有17.5%受访者倾向投资风格策略类ETF。
作为被动指数投资工具,即使是跟踪统一指数的产品,不同ETF在收益表现上也会存在差别。那么投资者在选择ETF上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问卷数据显示,投资者最关注指标TOP3分别是“对应标的指数”“基金规模”“流动性”,过往业绩也受到相当比例的关注,占比超40%。
调研还发现,缺少合理的止损策略将明显提高投资者的亏损概率。有10%左右的受访者会选择“亏损过多离场”,亏损概率近30%,明显高于21.6%的总体亏损概率。而且,风险承受力强越强的投资者,更应重视止损!
早在2004年,华夏基金就推出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推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进入ETF时代。截至2023年中,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权益产品规模突破3900亿元,连续18年稳居行业第一,境内唯一连续7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旗下ETF产品线涉及行业、宽基、跨境等多类型产品,涵盖A股、港股及海外市场,国内规模最大的10只ETF中占据3只,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的权益配置工具。
作为规模领先的大平台,华夏基金具备健全的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ETF服务商。此次强强联合推出《大数据洞悉:2023 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也是为了更好地洞悉ETF投资者的实际需求,传达科学投资理念,力求提升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