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上一篇文章是8月20号,尴尬的摸了摸头
不过目前看,电脑要登上账号似乎有点难了。
想到的办法是电脑写好了粘到手机上发,不过好麻烦,对于我这种懒人可能就懒得发了。
今天试下手机码字,可能做不到电脑排版的审美了,各位见谅。
----------
楔子、偃旗息鼓
先来聊聊你们关心的地产。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问,怎么看这怎么看那。其实一开始以我的想法,思路是很明确的——
苟住就行。
既然要苟住,为了稳定市场信心,就应该加大剂量。
正如此前我说的:
新三道红线就是大行1000亿的2.0版;上一轮中债增信承受了一切那这轮交易所或者银行发力CRMW就是第二支箭的2.0版;推出REITs就是第三支箭的2.0版;漂亮50就是优质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改善计划的2.0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让我没想到的是,银行甚至都不太愿意装装样子。
上周后几天的地产走势表达了市场态度。我这么谨慎,竟然还是过于乐观了。
我曾经讲,地产已经是妥妥的题材股,一旦消息退潮,一定是万劫不复:
每一次反弹,都是考验各位做波段的能力。
如果是目前这个结果,下周会把七成地产仓位保本出。
留下押注北上的国企,比如城建发展、中华企业、京投发展,再摸一把放松预期吧。
当然,请注意:
本文给予宏观框架,讨论“房地产”整体概念。
所以不要说什么碧桂园参会工行了、金地集团被招行银团救了、新城控股的吾悦租金稳的一批或者是路劲这种土储少的一定会赢。
我尊重大家发言的权利,但我保持沉默。
----------
一、国债熊平
我一直觉得国内的策略要比海外简单,
因为一切都在按剧本在走。
明年也如是。
唯一的不确定性在于,出口怎么样?毕竟现在都在交易美国衰退。
假如衰退,出口好不了;假如不衰退,或者降息管用,那在中期选举结束的背景下能不能延续今年的状态,我存保留态度。
而外贸和就业息息相关。
而就业和消费息息相关。
因此,我认为:
利率债所谓“熊平”的现状是不可持续的&不可接受的,
是市场被央妈打服、但又不是太服的一种扭曲的结果。
因此,除外极端情况(后面我会讲到我对这个词的理解),
利率债继续下行似乎是必然,国债期货仍然值得配置,特别是长期限。
“倒挂”才是应该有的样子。
----------
二、降息空间
再来讨论下关于降息的问题。
比起降准,降息是资金注入实体经济更好的办法。
但是利率大幅调整可能产生对金融系统不稳定性担忧和银行息差历史低位下的抵触和博弈情绪,使得在这个问题上进退两难。
因此,唯一的解决方案是:
阶梯下行+存贷双降
再加上年初会调整房贷利率——
一月将是最佳时机。
建议各位盯住银行app里的存款利率。
如果启动降息,将继续利好非周期红利股等稳定高息资产。
不过,我仍然觉得一万亿会至少令钢铁、煤炭等大宗价格短期(一年)稳定在合理区间。
那么配置一些周期行业红利股倒也不妨。
当然,如果继续这样僵住,股市还将维持近期状态。
那就…太遗憾了。
----------
三、有所不为
我知道关注我的朋友八成可能都是因为地产。
我还是建议各位能够跳出当前的思维和框架,从更高的逻辑和视角去看待问题。
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我不太建议去讨论明年地产形势。
1.好的基础不存在。
2.这种市场下,用弱现实去预期强政策,是地产当前最大的价值。
3.一个极端假设,明年一季度,商品住宅降到2亿平——差出天际。
4.即便如此,如果依然可以接受,还是没意义。
5.可惜的是,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多少谁来决定。
6.可笑的是,这种决定是一念之间。
欧亨利式结尾,无论是谁也猜不到哇。
比如,我也不建议去讨论房企死活。
1.维持现状,策略是拖。
2.全军突击,存活甚至诈尸,都只是资本市场的狂欢,仍然对短期形势于事无补。
3.全军覆没,也没那么可怕,如果有胆量去全盘兜底,类似两房收购也未尝不可。
4.保交楼亦如是。
5.总之,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但钱解决不了需求问题,除非水漫金山。
6.如此,热衷讨论哪家能活哪家会死,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而言,就没有意义了。
----------
四、极端情况
前面我说了两次极端情况,究竟指的什么?
第一是棚改2.0,再重新来一轮“货币化安置+涨价去库存”。
第二是消费券,通过几万亿特别国债直接注入居民部门。
两剂药下去,消费立刻活了,然后再从居民部门转移到企业部门,整个社会就运转起来了。
以此获得两到三年的喘息,静待国运第二曲线(经济转型成功)。
在我的认知里,三大工程里,平急两用是废柴,保障房建设是减分(后面彩蛋会讲),真正的加分项是城中村改造。
我依然认为,只要剂量够大,还是能做到。
因为,“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等待与希望”。
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但是,问题的重点在于:
发自内心的想做、有勇气作出决定、以及可以承担因此导致的后果。
如果不行,单走第二条路也未尝不可,不过剂量需要加大10倍。
只有以房子和车子为代表的大宗消费起来,经济才能真的起来,看演唱会和夜市经济杯水车薪。
不见兔子不撒鹰,真落地了,干就完了。
否则…嗯…废话说的够多了,到此为止。
----------
彩蛋、保障房堵点
在官方认知里,三大工程里,重点在于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而城中村改造也将部分转化为保障房建设。
这个在当前被认为是“新房改”级别的制度设计,其本质在于学习新加坡模式。
但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土地财政。
在这个谁都缺钱的年代,没有人会傻到断了自己的财路。
意愿问题,是问题的本质,也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效果。
一如既往。
二是历史阶段。
新加坡是在20世纪40年代婴儿潮下催生的“住房荒”,制度设计诞生于60年代。
我们则是在当前人口负增长的历史转折点,面对的是20亿平的开工未售面积。
在这个历史阶段,再去从头建设制度,重新建设保障房,将面临商品房积压-需求更少-房价更承压的难题。
这个问题小打小闹是解决不了的。
三是资金平衡。
说来好笑。
曾几何时,洋洋洒洒、挥斥方遒。
事到如今,大框架内,紧衣缩食。
目前所出现的一切所谓资金来源,在庞大体量下都显得杯水车薪。
而如果杯水车薪,则必然收效甚微。
当然,还有人口流动、基本认知等深层次的问题和差异,说起来就更加复杂和不可名状了。
当然,只要是想做,哪怕洪水滔天,哪怕惊涛骇浪,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也一定可以成功。
还是那句话:
重点在于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有没有作出决定的勇气、以及能不能承担因此导致的后果。
----------
手机码字真的好麻烦,写写停停,写了整整一天半。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角度和思考。
希望2024,我们真的不要再亏钱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