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公募基金激荡25年:规模超27万亿,费率改革潮起,机构洗牌加速 长盛宝盈掉队

admin 07-21 4
公募基金激荡25年:规模超27万亿,费率改革潮起,机构洗牌加速 长盛宝盈掉队摘要:   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中国公募基金发展25年,首次迎来行业费率改革。  7月下旬以来,继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机构宣布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后,天弘基金、平安基...

  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公募基金激荡25年:规模超27万亿,费率改革潮起,机构洗牌加速 长盛宝盈掉队

  中国公募基金发展25年,首次迎来行业费率改革。

  7月下旬以来,继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机构宣布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后,天弘基金、平安基金等第二批公募宣布实施降费规定。至此,已有22家基金公司宣布降费,中小公募也加入降费队伍。

  证监会7月8日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即日起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这次费率改革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成为行业变革转折点。

  公募基金自1988年发展至今,已走过25个年头,生态逐渐丰富,各类产品百花齐放,管理规模实现了从0到27万亿元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公募基金产品超1万只,基金规模达到27.77万亿元,与银行理财规模相当。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模式饱受市场诟病,费率改革呼声渐起。业内人士看来,费率改革是解决行业痛点的初步尝试,有利于提升客户投资体验,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和格局重塑,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公募基金的新时代来了,挑战和机遇并存。

  从0到27万亿

  1998年的春天,中国公募基金的萌芽破土而出。

  这一年3月5日,国泰基金在上海成立。次日,南方基金在深圳成立。随后一年多时间,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嘉实、长盛、大成、富国等8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它们被业内统称为“老十家”。

  公募基金发展几经风雨,行业也曾面临低谷,监管机构力推整顿的同时也在求发展,积极推进立法、创新、对外合作等。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下称《基金法》)出台,并于2004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根本大法为基金的规范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奠定了行业发展的基石。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是中国基金业拓荒者之一,曾参与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筹建工作、《基金法》的立法工作。刘建平回忆,为改革积弊,探索新的发展思路,证监会领导要求行业积极向海外学习,引进成熟市场先进经验、治理和技术,因此提出要搞合资基金公司。基金部领导让他主笔起草了《境外机构参股、参与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暂行规定》。

  2002年12月,第一家合资公募招商基金获批,开启了合资基金公司的大潮。目前,共有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7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

  虽然一些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遭遇水土不服,但也在磨合中成长。刘建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合资公司就像跨国婚姻,要在磨合中成长,双方理念、价值观、利益考量不一样。在不断磨合中,外资股东开始意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中方在磨合中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总体而言,合资双方都经历了相互学习和融合的过程,这对行业长期发展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外资机构经历上百年的发展,为国内合资公司带来了海外成熟的资产管理理念、投资思路、管理流程、产品设计、风控机制等,在管理上能与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接轨。”刘建平表示,国内领先的内资基金公司即使没有引入外资股东,也在长期观察、学习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法,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高效应用,快速发展。

  包括外资在内,各路资本争相涌入公募基金行业。现如今,公募基金公司的类型更加多元化,券商系、银行系、保险系、外资系、个人系公募基金不断涌现。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3家。其中,外资公司47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公司9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

  历经25年,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容,一路突破万亿元、10万亿元、20万亿元关口。2007年1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元;2014年,互联网货币基金出现,公募基金进入新的增长通道。2017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资产管理开始回归本源。公募基金迎来高速发展期。2019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3万亿元,到2021年已突破20万亿元。如今规模正向30万亿元大关迈进。

  公募基金各类产品百花齐放,产品数量于2022年突破万只,进入“万基时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丰富,涵盖了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ETF、QDII、FOF、REITs等各类品种。

  今年7月,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表示,相比海外,我国公募基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伴随中国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崛起与掉队

  在25年跨越式发展中,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激烈,冠军宝座几经更迭,有老牌基金公司在角逐中黯然掉队,也有公募力量崛起。

  做大规模,是公募基金行业绕不开的话题。

  天弘基金是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的公募黑马,自2013年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后,规模迅速暴涨,从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跃升至行业头部,于2014年位居行业第一,华夏基金8年蝉联行业第一的时代由此画上句号。2015年,天弘基金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10742亿元,成为国内基金业历史上首个破万亿的基金公司,其管理规模占据第一的位置多年。

  伴随货币基金黄金时期走向尾声,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显现,权益基金自2019年进入高速增长区间,天弘基金的规模神话也被易方达打破。2021年,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超过天弘基金,位居行业第一。

  易方达也是公募行业首家非货币规模过万亿元的基金公司,2015年首次坐上非货规模第一的位置,此后几年间冠军位置几度变更,但凭借权益基金优势,易方达多数时期排在第一。2019年后,易方达逐步拉开与第二名的差距,一举奠定“王者”之位。

  易方达基金总裁刘晓艳曾坦言,每一项业务真正发展起来,基本要熬上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间都经历过曲折,经历过很想放弃的时候。在很难做的时候,还愿不愿意,还能不能咬牙坚持?的确取决于很多因素,时代环境带来的机遇、股东的信任理解、监管的指导和支持、管理层的稳定与经验沉淀、公司一直倡导的创新包容的氛围、团队对业务的理解,以及持续的检讨机制等等,都很重要。

  目前,规模达到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已有5家,分别是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这5家规模超8000亿元,这十家行业头部基金管理人的资产净值合计占全行业的40%。

  在市场洗礼下,“老十家”公募基金表现不一。目前,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规模破万亿元,有6家规模在5000亿元之上,大成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相比之下,长盛基金的发展明显“掉队”,管理规模至今不到700亿元,处于市场中下游位置。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基金公司不在不少。部分老牌公募基金也在掉队,如2001年成立的宝盈基金、2004年成立的新华基金,虽然规模超500亿元,但明显掉队于同期成立的头部基金。还有老牌公募规模缩水,益民基金近15年管理规模从132亿元降至10亿元,中海基金、天治基金、中邮基金等公募基金同期规模缩水超30%。

  老牌公募基金掉队,与股东方频繁变更、高管动荡、战略多变、人才流失等原因相关。新华基金曾火爆一时,但近年股东频繁变更、人才不断流失;长盛基金和宝盈基金等同样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股东方的频繁变更可能会造成基金公司整体战略的变化,打乱发展节奏,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导致基金公司“长不大”的原因之一。此外,管理机制僵化,激励机制不够灵活等,也可能是公司“长不大”的原因。

  费率改革与新洗牌

  当下,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在费率改革下,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目前,境内外公募基金行业均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基金公司按照产品规模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管理费不与产品业绩直接挂钩。目前,国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相对较高,管理费率为1.5%的产品占主流。在该模式下,也导致部分公募基金过于追求做大规模,但存在“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的现象,投资者难言获得感。

  改革酝酿已久。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呼吁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此次费率改革,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统一降至不超过1.2%、0.2%,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将有所下降,销售环节收费将逐步规范。

  改革后主动权益类基金实际费率低于全球可比市场水平。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由1.6%降至1.2%,剔除尾随佣金后的实际管理费率将由1.1%降至0.8%。部分国际同类市场普遍在管理费基础上额外收取0.6%-1.2%投顾费,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改革后实际费率将低于他们的水平。

  东吴证券测算,降费将使基金公司业绩面临直接下滑。以2022年业绩为基准,预计费率调降后公募基金行业收入、净利润将相应减少148亿元、74亿元,较调整前下降10%、16%。中信建投证券预计,此轮降费对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影响幅度13.5%-15.5%左右。

  当下,公募基金两级分化严重,行业机构并非均能实现“旱涝保收”。2022年,142家基金公司有44家处于亏损状态。在业内人士看来,降费对权益占比高的中小公募机构影响将更大,将重塑公募行业竞争格局,迎来一场新的行业洗牌,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或将出清。

  金鹰基金也认为,短期来看,降费对基金行业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收入减少,规模效应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竞争环境也会更加艰难。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表示,降低费率会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收入形成一定冲击,但影响可控。对大中型基金公司而言,降低费率将减少公司收入,但不会对公司运营和投研能力建设造成冲击;对于小型基金管理人来说,降低费率将加大运营压力,但这也将倒逼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从而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

  因此,费率改革统筹谋划让利投资者与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稳慎实施、循序渐进,避免费率“陡升陡降”影响基金公司运营能力和投研水平的提升;同步采取配套措施,支持基金公司做优主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销售机构积极性。

  嘉实基金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在费率改革的积极影响促进下,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投研核心能力扎实、合规风控水平突出的优质机构将更具竞争优势,有助于行业机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为公募基金行业更好发挥功能效用奠定基础。未来,嘉实基金将进一步加强各项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投研水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