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前不久,网传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河北负责人涉嫌诈骗,以“配捐”名义卷走大病患儿家长千万元救命钱。
对此,中华儿慈会于9月13日发布声明称,涉案人员柯某孝并非该会工作人员,曾在该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河北廊坊地区合作机构中当过短暂的志愿者;柯某孝已被河北警方拘押,正在接受调查;该会从未收到过“网上所传1000万元资金”。
对于这份声明,被骗家长并不认同,中华儿慈会“配捐”诈骗风波未能平息。对于该慈善机构的组织管理和“配捐”模式的运行,公众表示关注和质疑。
9月27日,民政部网站发布消息,针对群众举报和媒体反映的中华儿慈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及其他有关问题,民政部高度重视,约谈督促中华儿慈会切实负起责任,依法依规维护所涉家庭的正当权益。近日,民政部已派出调查组入驻该基金会开展全面调查,坚决查处和纠正违规违法问题。调查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柯某孝向大病患儿家长宣传,他们参加“配捐”活动,向其个人账户打款,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更高金额返还。以“48500配1500”为例,家长自筹48500元“捐”至指定账户,20天至一个月不等的时间后,能收到本金加上1500元配捐共5万元。2023年8月底,柯某孝许诺的资金迟迟没有回款,家长们才发现被骗。
配捐即配比捐赠,是指当一个捐赠者向公益机构捐赠一笔钱后,另一个捐赠者(通常是企业)会随机或按照一定比例,向同一个公益机构再捐赠一笔钱。此模式起源于腾讯的“99公益日”,为了扶持公益项目,腾讯基金会在每年9月会拿出数亿资金,根据各项慈善公益活动募得善款额度随机配捐,配捐的资金也来自腾讯等平台。
那么,这种“配捐”模式合法吗?
“配捐活动也属于募捐,本身没有问题。”《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强介绍说,配捐模式的初衷是鼓励公众参与公益活动,公众为公益项目捐出一笔钱,慈善机构或企业就“搭配”着也捐出一笔钱,例如,当配捐比例为1:1,意味着公众捐款1万元,慈善机构或企业就会配捐1万元。
毕强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规的配捐活动,必须是符合慈善法第十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来向社会公开募捐,捐款资金也是统一打入慈善组织账户,而非个人账户。所有的资金都是由慈善组织统一管理和支配。
“如果诱导患儿家庭将自己的钱和借来的资金,作为募捐筹款来换取配捐,即自捐自用,本身就是违规的,不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慈善捐赠概念。募捐资金流经个人账户,也是违反慈善法的。”毕强说。
毕强表示,柯某孝发起的“配捐”就不是合法的配捐,已经涉嫌套捐,即套取慈善组织的公益基金。套捐不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更违反了相关规定和法律。对于其以“配捐”名义卷走大病患儿家长千万元救命钱的行为,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务的就构成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以慈善募捐的名义去诈骗他人的,或者是向不特定多数人进行诈骗,这些都属于加重的量刑情节。
毕强提醒,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捐赠时,首先要核实慈善项目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慈善组织的官网介绍或民政部门的相关介绍,来判断是否确实存在这样的慈善项目。此外,捐款一定要打到慈善组织指定的公益收款的对公账号上,以确保专款专用、善款不会被挪用。
同时,对于募捐方式、求助渠道、公开募集资金的收款账户等信息,慈善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对于其决策程序、决策人员进行公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相关骗局。慈善机构一定要加强自身管理,相关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把慈善这件事情做好、做实。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