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根据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管理的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截至7日所发布的信息,9月下旬短短10日内,印度一口气对中国发起了9起反倾销调查案,虽然印度一直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但短时间内如此密集的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历史上并不多见。
相关信息显示,自9月20日起至9月30日,短短10日内,印度密集性决定对中国相关产品发起9项反倾销调查,涉及三氯异氰尿酸、软磁铁氧体磁芯、滚子链、玻璃纸薄膜、紧固件、无框玻璃镜、硫化黑、伸缩式抽屉滑轨等化学原材料、工业用零部件等产品。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采访中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一国认为进口自他国的产品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并对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时,就可以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可采取加征惩罚性关税等措施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不过在实践中,反倾销措施有时被会滥用,实质上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表现。
《环球时报》记者自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管理的中国贸易救济网查询后发现,1995年至2023年,全球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案总计1614起。其中,排名前三的申诉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度298起,美国189起,欧盟155起。8月30日,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情况显示,2003年上半年印度、美国和加拿大是涉华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发起方,且已实现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到先进技术领域的全覆盖。在印度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医药工业和非金属制品工业。
而中国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号受害国。世界贸易组织曾经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中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与此相比,中国对外发布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则非常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数据显示,1995年至2023年,中国对印度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中,反倾销只有12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2起,合计16起。
印度是过去近30年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案最多的国家
虽然印度一直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但是10日内对中国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案,其密度之大还是并不多见。
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罗心曲近日在东莞市商务局面向涉案企业的教育课堂上表示,中国企业一定要应诉,否则被实施最高关税税率后,很难再出口到印度,相当于失去了印度市场。罗心曲还表示,反倾销措施一般期限为五年,但五年之后印度通常会通过日落复审继续维持反倾销措施。除个别情况外,印度的贸易限制措施会一直持续,一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已经持续了30-40年。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10月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之所以成为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不断扩大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印度商工部年初曾召开多达十几个部委参加的会议,共同商议如何削减从中国的产品进口,以解决“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而消息人士称,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另有一些分析认为,莫迪政府打算主动发起一场“印度版”的“对华贸易战”。
林民旺认为,印度政策精英秉持过时的执念,认为贸易不平衡意味着逆差一方“吃亏”,顺差一方“挣”了。还有一些人以为在经贸和战略上配合美国打压中国,就可以实现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目标。而这些都不符合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林民旺认为,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5年多,并没有实质性地影响中美贸易,中美贸易额在2022年反而达到创纪录的约7600亿美元。同样地,印度此前采取一系列对华贸易举措,也几乎是类似的结果。
罗心曲认为,中国产品物美价廉很难被取代,她表示,“根据我们这么多年做(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调查)印度案子的经验,印度单是产品品质、数量和品种是没有办法满足下游产业需求的。中国产品因为物美价廉,即使在(反倾销)措施实施了之后,有可能还是中国人和中国人在印度这片市场上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