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十七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
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员刘丑生
11月2日,在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在大连举办,在会议上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员刘丑生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历程及展望。
刘丑生表示现在畜牧业主要是我们农业农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我们保供给的战略产业,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肉蛋奶的战略产业转型。到202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9328万吨,禽蛋产量总产量3456万吨,均世界第一。
以下为会议实录:
很高兴参加大商所举办的第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我就畜牧业发展历程及展望进行汇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畜牧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二是当前生产现状,三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展望。
第一部分我国畜牧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从历史发展来说,畜牧业经历了五个发展历程,从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与三农有关,从2004到2022年也是以“三农”为主的中央一号文件,来引导畜牧业的发展。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本身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口粮、增加城市居民的副食品供应任务艰巨。主要是国营、集生产体制。因为当时主要是以“以粮为纲”,畜牧业处于副业地位。这一阶段,品种以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水平低、养殖规模小,产品短缺,生产和消费严格按国家计划调配。1978年,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是9公斤,而农村只有6公斤。
第二阶段,改革起步初期(1978年到1984年)。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1980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加速发展畜牧业的报告》,发展多种经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畜牧业生产。到1984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541万吨,是1978年的1.8倍,人均肉类达到15公斤。
第三阶段,全面快速发展期(1985年到1996年)。实施了菜篮子工程,肉类增长速度比较快,尤其是猪肉增长速度比较快。肉类到1996年,达到了4584万吨,是1985年的2.5倍。
第四阶段,由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转向为以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的阶段(1997年到2012年)。1999年,国务院先后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到2006年,奶类产量达到3302.5万吨,首次进入世界前三名。
第五阶段,是高质量发展与美好生活需求发展期。2012年以来,以构建现代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国家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加强,积极探索建立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5年6月,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畜牧业扶持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规模养殖、良种繁育、调出大县奖励、粮改饲、粪污资源化利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政策性保险、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疫病防控等一系列政策。这一阶段,瘦肉型猪得到大发展,优质地方猪肉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优质肉牛进入市场。一系列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完成培育和市场推广。
主要成就体现在:第一,这个是畜牧产品发展的一个概况图,从2012年以后,肉类产量总况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段。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后,从猪肉产量形成一个下降,到2021年、2022年是持续增长。现代畜牧业是我们农业农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我们保供给的战略产业,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肉蛋奶的战略产业转型。到202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9328万吨,禽蛋产量总产量3456万吨,均世界第一。
第二,我国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畜产品也经历了紧缺到现在供应充足,生产方式在发生改变。这是这些年来肉类比重结构的变化情况,猪肉比重下降,禽肉、牛羊肉比重提高。猪肉从1990年79.8%到现在下降59.4%,当然,这个比例是下降了,但是我们的绝对值还是增加的,猪肉还是居民消费的主要产品。禽肉比重从11.3%,提升到2022年26.19%。从人均消费这块来看,肉类的消费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第一列是美国的人均水平是115公斤,第三列是我们中国,我们2021年的数据是61.8%,现在已经超过66%。跟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们禽类、牛肉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稳步提升。2022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为71.5%,其中:肉鸡86.4%,蛋鸡83%,奶牛73.9%,生猪65.1%,羊46.7%,肉牛34.8%。牛羊养殖规模化率较低。
第四,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尤其是长江流域、华北、西南和东北,前十个省份肉类占比全国65.9%,禽蛋是华北、华东、东北和华中,前十位省份禽蛋产量占全国77.2%。白羽肉鸡主要在北方,黄羽肉鸡在南方,前十位省份禽肉产量占全国72.3%。牛奶是东北、华北、西部等北方地区,前十位省份牛奶产量占全国82%。冀鲁豫、东北和西部8省区,前十位省份牛肉产量占全国70%。冀鲁豫、东北和西部8省区,前十位省份牛肉产量占全国76%。
第五,畜禽种业是我们的基础,我们遗传改良框架初步建成,从2008年我们实施第一个奶牛遗传改良计划以来,相继实施了7个畜种的改良计划,建立了3个国家畜禽遗传评估中心,推进畜禽改良工作。商业化育种蓬勃发展,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育种创新成效明显,已培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201个,国产高产祖代蛋鸡市场占有率超过70%,打破了对引进品种的依赖。尤其国家实施了三级繁育体系,遴选了一批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形成了“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种业发展新态势,种业振兴有了领头雁。从种源形势来看,总体有保障,呈橄榄型分布,不同畜种间有差异。种源完全有竞争力,黄羽肉鸡全部自主选育,蛋鸡、白羽肉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绒山羊、细毛羊居于世界前列。猪品种性能有差距,第一个图主要反映猪体重达到100公斤饲养的日龄,头部企业日龄降低到150多天。生猪本土化选育成效明显,种猪核心育种群进口占比不到10%;奶牛主要品种荷斯坦选育技术和良种母牛资源接近国际水平,种源及技术层面已摆脱“绝对依赖”,种公牛市场竞争力还有差距。但是肉羊、奶山羊性能落后。大型白羽肉鸡占鸡肉产量的50%,自主培育品种实现良好起步,培养了3个配套系,占市场15%;祖代种鸡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第六,畜牧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逐步普及,集成推广了一批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措施广泛应用,支撑养殖效率持续提升,给养殖场户带来了实惠。
第七,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98.8%,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92.4%,“瘦肉精”抽检合格率98.8%,生鲜乳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0年)100%。
第八,绿色发展与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情况。2016年12月,总书记就解决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发表重要讲话。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养殖业的污染基本上可以说是消失了。
第二部分,当前产业现状。第一,养猪业,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了严重、深远的冲击,重塑了我国生猪产业,形成了史上最强猪周期。饲料原料价格成本不断攀升,造成养殖成本、环保压力日益增加,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中小规模养殖户造成很大的影响。进口猪肉不断冲击我国猪肉市场,2020年我国进口猪肉440万吨,2022年中国猪肉进口量176万吨,同比减少52.6%。生猪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与欧美养猪强国依然存在差距,育种、营养、疫病控制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间。我国生猪的PSY、MSY和FCR等性状的性能水平依然与国外差距明显,这些年我们的头部企业这些水平和国外没有多大的差距了,但是我们的平均水平和他们还是有差距的。
第二,家禽业,我国蛋鸡国产品种市场占比不断上升,从2006年的30.99%上升到了2020年的73.03%。2022年鸡蛋产量高达2938万吨居世界第一,基本能够满足“每人每天一枚蛋”,实现了鸡蛋的完全自给。2022年,我国肉鸡出栏98.2亿羽,鸡肉产量1660.8万吨,其中白羽肉鸡鸡肉1192万吨,黄羽肉鸡468.8万吨。2022年,肉鸭出栏量49.60亿只,约占全球的80%,产肉量1063.75万吨,约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12.0%、禽肉总产量的34.6%,是我国第三大消费肉类。
第三,牛奶生产,我们排名在全球第三到第四,人均达到25公斤,与世界平均还有一定的差距。肉牛生产方面,我国饲养大约有1亿头,但牛肉产量低,牛肉进口量还是比较多。肉羊生产,饲养量大约在3亿只左右,在新疆和内蒙每人每年分别吃掉2.5只和1.8只羊,不同地区消费量不一样。
第四,饲料工业体系日趋完善,我们饲料工业产量2022年达到3.02亿吨,同比增长3%,能保障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第三部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的地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畜牧业财政贡献小、有环保风险,富民不富县,发展投入积极性不高。在适合居民的消费需求方面还是有差距,比如说猪肉生产主要是饲养瘦肉型猪肉,优质肉供给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缺口。资源约束日益凸显,每年需要进口大豆9000多万吨,豆粕需求量为7000多万吨,这些资源的约束,比其他因素对养殖业的影响更大。蛋白质饲料原料不足,是我们猪、肉鸡和蛋鸡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畜禽种业是大而不强,全国有接近1万多家种畜禽场,但有品种培育的能力企业还不多,还没有培育出世界影响力的畜禽种业企业。联合育种机制还不完善。
第四部分现代畜牧业发展展望。现代畜牧业发展,要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以稳生猪、防疫病、减兽药、治粪污、调结构为重点,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农业现代化中率先实现现代化。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9月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现代畜牧业体系要求,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疫病防控强、经营体系强、竞争能力强。
第一,稳生产、优供给。“猪粮安天下”,猪肉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猪肉和粮食一样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保生猪供给,防治猪瘟,降本增效。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和消费国,鸡肉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产品,鸭肉是当前第三大肉类。促牛羊,大力发展草牧业,努力增加牛羊肉供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差异化、特色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推动饲料工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种业。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现畜禽种业创新,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畜禽质量监管,完善良种登记体系,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核心育种场遴选,推进我国繁育体系的建设。《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第三,提升畜禽疫病防控能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畜牧业,品种是根本,营养是基础,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减少动物生产相关活动中的疫病风险,加强种畜场疫病净化建设。
第四,促进畜禽养殖提档升级,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畜禽养殖的规范化。提升设备装备水平。推广提质增效实用技术和应用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第五,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粮改饲。扩大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推进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选育推广优质国产草种,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步伐。
第六,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202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生猪、肉鸡、蛋鸡、草鱼、水禽、肉牛、肉羊等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其中前四项已经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形式发布。根据农业农村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推进酵母发酵饲料生产与应用。
第七,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发展、社会资助来推动龙头企业的培育。大力发展畜牧服务业,壮大专业化行业社会服务组织,这个是近些年新经营模式的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市场占有率高、叫得响的品牌。
第八,增强科技支撑。依托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联合攻关,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种、料、管、病等关键环节,加强智能交叉领域研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瓶颈。如:扩大饲料来源、提高母畜繁殖力、畜禽精细化饲养、提高饲料转化率、智能养殖设施装备等。加强对基层技术推广骨干和新型经营主体饲养管理技术的培训,提升科学养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