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刘艳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如何推动媒体迭代演进,构建智媒体新生态,成为市场及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1月23日,聚焦智媒前沿发展趋势及重大机遇,“2023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在成都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以《大模型:理念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大模型发展与应用的底层逻辑。在他看来,“投资运营算力中心、建设行业大模型、开发大模型工具均是未来的重要机会点。教育培训、智能客服、工业控制、智能创作等应用场景已然出现。”
如何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
作为国内大数据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周涛在《物理报道》《美国科学院院刊》《自然通讯》等国际SCI期刊和SIGKDD、ICDM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在大数据研究与实践以及产学研融合探索上卓有成效。
2012年,周涛翻译引进“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时至今日,这本书已经加印几百万册。2015年,他获得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发起的“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当时一同获奖的还有诺奖得主屠呦呦。
谈及今天我们应从哪些维度重新认识大数据的价值,周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我翻译《大数据时代》一书之后两三年,我写了一本名为《大数据创新实践》的书,书中提到大数据发展的三部曲:证析、外化、集成。分别是指利用自身数据,通过深度分析得到洞见和价值;将自身产生的数据用在与自己无关的业务中产生显著价值;以及通过数据的流通和交易,汇聚大量数据,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价值。”
“我觉得大数据的发展轨迹大体上还是和这个吻合的,第一个十年的重心是找到从数据中挖掘价值的明确途径;第二个十年,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如何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通过流通交易产生价值。这是更大的挑战,也会释放更大规模的生产力。”周涛表示。
冲击和赋能是硬币的两面
在数据要素化过程中,离不开数据确权与数据定价两个关键节点。周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我认为在现行法律框架与客观实践下,数据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数据管理主体拥有数据有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同时需履行相应义务保障信息主体权益。”
“当然,国家拥有数据所有权,并不影响企业利用数据获利,就像土地属于国家,不影响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数据定价有很多种方式,最终还是会走向完全市场化,中间有可能有一个过渡阶段,交易所邀请第三方进行‘估价’——但这个阶段持续不了太久。”周涛指出。
谈及新兴技术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周涛直言,“冲击和赋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赋能怎可能有冲击,但赋能本身也是冲击,冲击原来‘供能’的那部分人。自然语言对话,简单的文本内容生成,文生图,包括自动视频剪辑组织等都已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
周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两三年,简单的文字内容创作、高质量的新闻、高质量的数字人主持播报、较为自然的视频生成都会逐渐成熟。与传统产业不同,AIGC从我们手上‘夺走’的职位永远都不会还给我们了,也没有什么替代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