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22年监管与市场的严酷“修罗场”之后,硕果仅存的几家金融科技企业在今年三季度显现出业绩企稳回暖的征兆。
目前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共计7家,包括陆金所控股、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小赢科技、宜人金科,整体来看,该7家公司三季度均实现盈利,4家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从资产规模上看,当前奇富科技、乐信的贷款余额都在千亿元以上,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不少民营银行。
总体梳理业绩表现,可以发现诸多行业共性:亮点在于,一方面各家公司的资金成本普遍降低,另一方面获客速度加快,原本以线上渠道为核心的互金平台开始重视线下渠道;挑战在于,当前信贷需求进一步走弱,资产质量承压。业绩回暖,获客速度加快
以三家头部企业——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为例,奇富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13.8%;乐信营收同比增长30.4%,净利润同比增长34.5%;信也营收同比增长7.6%,净利润同比减少5.1%。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公司还普遍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削弱了一部分利润表现。比如,奇富科技三季度应收贷款拨备为5.09亿元,同比增约165%;信也三季度应收贷款拨备1.768亿元,同比增约34.7%。
目前整体较为宽裕的市场流动性带来的资金成本降低,是实现以上利润表现的重要因素。
三季报提到,奇富科技资金成本环比下降20个基点,主要由于提升与大银行合作的业务规模,以及融资结构上加大ABS的发行力度。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吴海生在三季度电话会议中表示,本季度整体融资成本降至创纪录低水平,为5.8%。
此外,乐信资金成本环比下降21个基点,主要由于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以及加大与全国性股份大行的合作力度。信也资金成本环比下降20个基点,主要由于新增资金成本较前期下降。
另一大亮点是,在获客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各家公司的获客增速均有提升。奇富科技三季度新增授信客户约180万,信也新增约80万,乐信新增约60万,同环比均出现抬升;而获客成本方面均出现同环比下降,其中乐信环比显著下降,人均获客成本从906元降至684元。
获客成本的下降与获客渠道的拓展密不可分。比如,奇富科技主要受益于和抖音的合作,三季度奇富科技“嵌入式金融”新增授信用户数量环比增长了约46%,新增授信户占比提升到33%。乐信获客成本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线下渠道占比的提升,最新资料显示,其已经建立起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336座城市的普惠直营获客团队,线下团队超2000人。
相比线上渠道,线下团队具备诸多差异化优势:线下渠道侧重泛小微客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获取优质客户,泛小微客户具有实物资产,更有效地控制信货风险;单笔规模更大;获客成本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这3家金融科技公司均已建立规模超千人的线下团队。面临资产质量、信贷需求双重压力
与此前曾分析过的信用卡行业类似,金融科技公司同样面临着资产质量和信贷需求的双重压力。
从促成贷款规模看,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同比增加了11.3%、12.6%和12.7%,但奇富科技、乐信的环比均出现了小幅下滑,信也科技环比增加了约8%。
各家公司均表态,三季度,基于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收紧了风险策略,大多采取了客群上浮战略和稳健的风控策略,多家公司称四季度将收紧放款。陆金所甚至表态,将通过加码更为谨慎的担保模式来面对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已做好向100%担保模式过渡的准备,并已从融资合作伙伴获得了足够的信贷额度。
资产质量指标确实也出现波动。
从90天+逾期率来看,奇富科技为1.82%,信也为1.67%,环比基本持平;乐信为2.67%,环比提升了8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乐信的30+逾期率环比上升了26个基点。
入催率(D1 Delinquency rate)是资产质量的先行指标。“D1”通常代表“逾期1天”,所谓入催率即意味着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所有借款账户中逾期1天未还款的账户所占的比例。3季度,奇富科技的入催率为4.6%,环比上升40个基点;信也入催率为 5.7%,环比上升了10个基点。
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将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场。
比如,第三季度,信也科技的国际业务营收贡献5.85亿元,同比增长67.3%,已经占到集团总营收18.3%。信也科技在海外市场促成借款22.1亿元,同比增长99.1%;截至三季度末,信也科技海外市场在贷余额为12.9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01.6%。其海外版图主要集中在印尼和菲律宾市场。(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