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AI寻亲”,靠谱吗?

admin 12-08 2
“AI寻亲”,靠谱吗?摘要: 近日,“河北富豪找回丢失25年儿子”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也使得“AI寻亲”技术走上前台。然而,事件背后提供了AI算法支持的格灵深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仍呈亏损状态。格灵深瞳的状况...

近日,“河北富豪找回丢失25年儿子”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也使得“AI寻亲”技术走上前台。

然而,事件背后提供了AI算法支持的格灵深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仍呈亏损状态。格灵深瞳的状况,折射出近几年人脸识别新场景的拓展进展缓慢。

“AI寻亲”靠谱吗?如何面对安全性的挑战?相关公司怎么去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AI寻亲”,靠谱吗?

“AI寻亲”体现科技“温度”

2023年12月1日,河北邢台解克锋一家终于找回25年前丢失的儿子解清帅。江西省公安厅微信公众号12月4日发文介绍,“丢失25年的孩子能够与家人团聚,得益于家人和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得益于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发展。”

亲人团聚的背后,科创板上市公司格灵深瞳自主研发的“跨年龄同亲缘人脸比对算法”发挥了作用。周一,格灵深瞳盘中一度涨超17%,股价触及今年7月20日以来新高。

公开报道显示,“跨年龄人脸识别”这项技术于2013年已经开始应用于寻找丢失儿童。

2013年7月,媒体报道,智威汤逊北京团队的工作人员开发了两个软件,人脸识别系统帮助“宝贝回家”网站寻找失踪孩子。

2017年,百度与民政部、“宝贝回家”等合作,推出“AI寻人”平台,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寻亲。截至2021年3月1日,百度“AI寻人”平台共计收到用户上传照片42万余张,寻亲成功数量达到12000多人次。

同一年,福建省公安厅联合腾讯优图实验室上线了“牵挂你”防走失平台。从2018年初开始,腾讯优图实验室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资源投入和优化调整,让跨年龄识别精度提升至近96%。据介绍,“牵挂你”防走失平台使用该技术,仅2019年累计找回的走失儿童就有1091名。

2018年,腾讯优图实验室还与四川省公安厅合作,开始利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帮助走失儿童回家。

近年来,AIGC、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跨时空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研究员付彦伟表示:“和大模型的底层逻辑类似,当数据积累足够多,人脸识别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和准确。”

格灵深瞳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此前各家科技公司已落地应用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格灵深瞳的“同亲缘人脸识别”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更加细分和精准化的突破。

近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一志愿者团队利用AI技术帮助不少寻亲家庭找到走失多年孩子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生盛建中的AI宝贝志愿服务团队研发出“AI宝贝:应用于寻亲的图像高超分辨率系统”,有效解决了寻亲中“人脸不够清晰”这一核心问题。

在长期困于应用落地的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是AI领域众多技术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格灵深瞳之外,A股也有不少同样从事人脸识别领域研究应用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云从科技-UW、科大讯飞、汉王科技这样的头部企业。

“AI寻亲”,靠谱吗?

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AI技术是把“双刃剑”。人脸识别技术在“科技向善”、服务人类的同时,其背后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12月4日格灵深瞳还发布了声明称,公司主要是配合警方提供技术和算法等工具交给警方来应用,目前并没有开发所谓的“收费版的寻亲APP”,也没有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售卖相关软件。

格灵深瞳2023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公司亏损达1939万元。如今公司市值还不足60亿元,依然处于亏损的泥淖中。格灵深瞳的状况,也折射出近几年人脸识别新场景的拓展进展缓慢。

付彦伟则认为,人脸识别落地应用过程中,技术方面并不是最大的难题。最大的难题可能在于法律规范,涉及到数据的使用主体是谁、监管责任由谁来承担等方面。

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中暴露出很多隐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例如:智能快递柜曾被曝光一张打印照片即可轻松突破人脸识别;“3·15”晚会曝光房地产公司在用户无感知、未授权情形下处理人脸信息;Mate因滥用人脸识别功能向160万用户赔偿共计6.5亿美元。

大模型加速技术革新的背面,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同样迎来新的挑战。瑞莱智慧RealAI联合创始人、算法科学家萧子豪还表示,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盾牌并非牢不可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黑客”的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地“迭代升级”,持续挑战着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防线。因此,“人脸识别的防御软件需要更加频繁地更新和升级,围绕人脸识别的高强度攻防将会成为行业新常态。”

在保障人脸识别应用安全方面,行业普遍认为,需要政产学研通力合作,提升行业安全合规能力。付彦伟说:“技术之外,国内监管层面已经就技术应用进行立法规范,这使得企业在收集数据、使用数据等方面有规则可依。”

日前,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提出并归口管理的《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测试方法》(GB/T 42981-2023)国家标准发布,将于2024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整个人脸识别行业,将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加规范和统一的标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AI寻亲”,靠谱吗?

大模型能否带动公司“二次起飞”

技术走向成熟,相关公司怎么去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业内的拓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垂直行业的拓展与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大模型技术背景下的多模态拓展。

汉王科技汉王智远营销中心营销总监许方明介绍,汉王科技一方面通过推出适用于垂直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来全方位满足场景需求,例如推出园区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其他创新技术融合,满足不同场景客户更丰富的需求,例如推出基于人脸+步态识别满足更高精准度的身份认证。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站上风口,基于大模型训练,人脸识别技术也迎来革新机会。

云从科技方面表示,人脸识别是机器视觉的一个分支技术,云从科技正在致力于研发语言、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闭环,让用户获得更完善的应用体验。基于云从从容大模型,云从科技发布了AI精灵(AI-Agent)云月,云月不仅具备高度的拟人化呈现,在形象、动作和智力层面都更接近于真人水平,能够听懂、看懂、有记忆、自学习,与人进行自然交互。

大模型热潮下,与云从科技同样选择依托于大模型技术寻求拓展成为行业共识。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宣布推出视觉大模型,视觉大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则革新着人脸识别技术在准确性、鲁棒性等层面提升。

在格灵深瞳11月27日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公司将把握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结合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造广泛、高效、易用、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将在已有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知识和数据积累基础上,开发自主可控的多模态大模型和全新形态的复杂AIGC系统,结合图像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等多模态任务与数据,为用户输出更准确优质的内容。”赵勇说道。

大模型能否带动相关公司“二次起飞”,令人拭目以待。

张丽娅 整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