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12月10日晚间,包括郑煤机、深圳能源、可孚医疗、神州信息、泰和新材在内的30余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股份回购或增持公告。自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A股曾掀起数轮回购增持潮。相较于过去,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力度明显更大。
30余家上市公司中,力度最大的是郑煤机,其回购规模在3亿元-6亿元之间,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等。其他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大多在5千万元-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或增持,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有助于其股价的提振。当前A股反复磨底,股价尽管短期来看仍然存在波动可能,但诸多个股已经处于低配状态,在企业经营良好、行业前景光明的前提下,中长期来看股价势必上涨,目前正是配置好时机。
A股再掀回购增持潮
12月10日晚间,30余家上市公司集体公告回购或增持公司股份。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这已经是7月24日以来至少第五波回购增持潮。
从回购规模来看,此番回购大多在5千万元-1亿元之间;比如,可孚医疗、兆新股份、信测标准、泰和新材、光启技术、濮阳惠成等。
回购力度最大的是郑煤机,其董事长提议以3亿元-6亿元进行股份回购。这一回购力度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发布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同样属于较大者。
从回购目的来看,大多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发起股份回购,则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进一步结合。
一些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的同时,另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则着手增持。比如深圳能源,其大股东将在12月11日起的6个月内对深圳能源进行增持,增持金额在1.5亿元-3亿元之间。
亿伟锂能同样披露增持计划,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刘建华拟在未来半年内增持15万股-20万股。
上市公司增持目的与股份回购类似,同样是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截至发稿,已经有包括郑煤机、深圳能源、可孚医疗、神州信息、泰和新材、兆新股份、濮阳惠成、珀莱雅、海洋王、光启技术、信测标准、路维光电、博纳影业、美腾科技、德邦科技、太龙药业、史丹利、维海德、帕瓦股份、华英农业(维权)、白云电器、华邦健康、景业智能、蕾奥规划、艾可蓝、沃特股份、通达股份、壹石通、硕贝德、亿纬锂能(维权)等在内的30余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回购或增持。
A股迎中长期配置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以来,A股回购力度持续增大。
以每月回购金额为例,5月尚为59.81亿元,此后每月连续增加。8月首次超过70亿元达到77.86亿元;9月突破至85.96亿元;10月再度破纪录至97.05亿元;11月更是突破百亿元达116.51亿元。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由于回购计划发布到实施存在一定时间差,此番回购潮带来的实际回购金额显现还需时间,未来数月的资本市场回购金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无论股份回购还是增持,都是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有助于股价的上涨和资本市场的回暖。”受访人士普遍认为。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在其最新研报中提到,上市公司的集中回购行为一般发生在市场调整或整体估值偏低的阶段,与相关政策的出台环环相扣。
他从历史回购的角度解释道,2018年末至2022年末,A股共发生过三轮较大的回购潮。以月度期间预计回购金额观察,上市公司集中宣布回购均发生在市场调整或整体估值下行阶段,与大盘点位或估值的阶段性底部均相距不远。
在芦哲看来,“回购潮”与“市场底”存在一定相关性,其本质是“回购效应”对股价形成支撑。具体而言,回购行为可能通过增厚EPS(每股收益)或ROE(净资产收益率)、改善资本结构、信号传递效应等途径影响股价。
方正证券分析师曹柳龙同样提到,2010 年以来,A 股的“回购潮”基本和“市场底”如影随形;股份回购既能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能提升投资者的情绪,进一步夯实“市场底”。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A股多数个股估值偏低,从中长期投资来看,目前已经迎来配置机遇期。但在选择个股时,也需特别关注个股对应公司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及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27日召开的2023年境内投资管理人座谈会上,参会人士普遍认为A股具备较高配置价值。会议提到,当前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A股进入了长期配置价值的窗口期,要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积极把握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机会,努力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作者:崔文静 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