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市场重要的分水岭。自2018年底开始的价值成长风格持续至2021年7月开始发生逆转。大市值风格也发生显著分化,大市值价值成长和价值红利纯因子走势裂口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小市值风格开始转强,量化类基金受关注度开始提升。
市场各种变化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这一切或许与A股市场始终存在的结构性行情高度相关。实际上,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启的全面牛市后,A股市场始终都遵循结构性行情的投资规律。中国经济始终向前,变革和技术升级不经意间在某个特定产业爆发。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股价交易着人心,从人声鼎沸到无人问津。
结构性行情是热烈的,结构性行情同样也是残酷的。
资产管理人必须要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接受在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下内生的高度不稳定的个股Beta。在A股独特的市场环境下,没有一种投资方法论可以长盛不衰,量化投资亦是如此。
量化投资适合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当下或许正当时。
首先,量化投资高度分散的投资方法决定了无法在投资赔率上获得优势。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降低投资预期收益已成为市场共识。当市场主流方法论无法再创造高额回报时,能够创造稳定超额回报的量化投资自然优势凸显。
其次,投资者习惯将量化投资的表现解释为小市值风格的充分暴露。小市值风格确实对量化投资的业绩发挥正面影响,但量化投资的有效性不止如此。中国市场是创新的沃土,多数投资者忽略了中小市值存在众多的“潜力股”,市值小意味着受关注度低,股价相对真实的内在价值往往低估。量化投资仅是利用系统化的工具甄选具备投资价值的低关注度公司,进而获得“低关注度溢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经济加持下,量化投资的能力圈正在被迅速拓宽。量化投资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投资方式,量化投资从业人员具备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先天优势。人工智能和数据经济的发展为量化投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将直接引发量化投资经历新一轮的投资方法革命。或许不久之后,量化投资的能力禀赋将彻底改变传统投资者对“量化”标签的认知。
不变的永远是变化。我们明白自己能成为什么,能做什么,拥抱变化,才能做得更好。
(作者:数量化投资部 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