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中国宏观税负出现明显下降,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政策效应,减税降费政策从大规模普惠性转向了结构性减税降费。
备受关注的2024年财政政策方向和重点工作定了。
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2024财政工作重点: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会议要求,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其实就是考虑到疫情的“疤痕效应”还没完全消退,明年仍处于疫情之后经济持续稳步回升的一年,加上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基调跟去年一样,但具体措辞上有差别。比如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意味着明年还需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并且将资金重点用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中,而财政支出一定要讲究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冯俏彬说。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从去年的“加力”到今年的“适度加力”,对于“适度”二字理解十分重要。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明年财政政策基调与去年大致相当,一方面保持积极的态势,即加力以支持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另一方面又提出了“适度”和“提质增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也就是说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来实施,不搞大水漫灌,积极的财政仍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积极,避免大幅提高财政风险,让财政更可持续。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不变,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赤字规模由中央占主导。
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的预算赤字率由去年的2.8%提高至3%,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从去年3.65万亿元提高至3.8万亿元。11月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这使得赤字率从年初的3%提高至3.8%左右,创历史新高。
此前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明年财政赤字率有望继续突破3%,新增专项债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左右,以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支持经济稳步复苏。
冯俏彬认为,在当前财政资金有限情况下,财政支出一定要突出重点,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财政资金支持要具有前瞻性,支持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新动能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替代传统动能,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会议要求,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这是扩大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益的举措。
2019年国家允许对铁路、高速公路等四大领域符合条件项目,可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不过专项债可作资本金这一政策红利并未完全被利用,此后专项债可作资本金领域逐步扩展至今年的13个。下一步适用领域还将继续扩大。
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中国宏观税负出现明显下降,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政策效应,减税降费政策从大规模普惠性转向了结构性减税降费。
会议强调,明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减税降费政策强调的是“落实”,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工作时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罗志恒表示,会议重提“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我国已连续十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导致宏观税负逐步下降下行,财政空间仍有但总体在持续收窄。因此,未来的减税降费要注重效率和效果,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侧重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领域,这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避免债务规模因减税降费而过快攀升。
“为进一步用好财政空间,未来财政政策有必要以支出政策为主、减税降费等收入政策为辅,推动财政政策逐步从重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罗志恒说。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目前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明年要继续做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统筹好防风险和促发展。
新一轮财税改革呼之欲出
会议要求,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罗志恒认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问题。分税制改革实施即将迎来三十年,有必要进一步将改革进行到底。
他表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但是,当前仍然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和边界不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地方政府承担过多的事权和支出责任、财力不够协调、转移支付不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有必要在未来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可以预期,未来财税改革要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政府规模,避免政府支出责任持续扩张;中央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支出负担;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不断规范转移支付尤其是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等。”罗志恒说。
冯俏彬表示,新一轮财税改革应着力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这个规模太大,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目前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债务压力比较大,通过财政体制改革,来增强地方财政自主财力,税收也要朝着这一方向做些调整。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和审查监督。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项目。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十四五”规划纲要还要求,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即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扩大综合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聚焦支持稳定制造业、巩固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规范完善税收优惠。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
罗志恒表示,总体上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非常积极,从对当前形势研判、明年工作目标、政策基调、工作方法论等层面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有利于增强和夯实明年经济持续回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