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隔夜铜价震荡偏强。宏观方面,市场报道称美国政府正考虑提供额外的流动性修复部分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昨日美国监管在硅谷银行听证会上强调银行系统不会崩溃,风险情绪得到提振,另外为应对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超4000亿美元,再度扩表也被市场理解为利多;国内方面,经济修复仍在进行,但市场感受不一,需要更多经济数据指引。资金方面来看,国内做多情绪高涨,但comex和LME市场偏谨慎。基本面方面,铜价走高,废铜经济性回升,精铜现货升水报价走弱,下游补库动作有所放缓。库存方面,LME库存减少2200吨至68400吨;SHFE铜仓单下降2980吨至73952吨,仓单继续快速缩减。从铜价涨跌节奏来看,价格下跌更多依赖于宏观事件性风险,涨价则更多依赖国内良好的基本面,当前宏观情绪缓和,国内基本面目前看保持良好态势,铜价有望保持偏强走势,注意操作节奏。
镍:
隔夜LME镍涨0.97%,沪镍涨2.37%。库存方面,昨日 LME 镍库存减少96吨至44208吨;国内 SHFE 仓单减少17吨至1114吨。升贴水来看,LME0-3 月调期费保持贴水;国内现货镍升水上涨100元/吨至2750元/吨。据Mysteel调研统计,2022年中国硫酸镍产量35万吨,预计2023年产量同比增加14%至40万吨,未来1-2年,中国硫酸镍待投产能近60万吨,占据全球硫酸镍产能大头。不锈钢行业来看,不锈钢节后首次降库,但库存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钢厂及镍铁厂生产受拖累,产业链负利润显现。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原料端受价格战影响价格承压,中间品和硫酸镍进口增幅明显,硫酸镍面临过剩问题。供强虚弱格局下,缺乏价格支撑,而内外盘价差有望合理化,谨防资金再度炒作低库存。
铝:
隔夜沪铝震荡偏强,AL2304收于18705元/吨,涨幅0.46%。持仓增仓1467手至22.06万手。现货收至贴水50元/吨,佛山A00报价18710元/吨,对无锡A00报升水125元/吨。铝棒加工费多地持稳,新疆包头广东无锡南昌下调20-80元/吨;铝杆1A60下调25-100元/吨,6/8系加工费上调200元/吨;铝合金ADC12及A380上调100-150元/吨,A356及ZLD102/104上调200元/吨。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美国财长耶伦改口暗示可能很快结束加息,宏观提振情绪下有色回涨至近日高位。基本面来看整体变化不大,供给端四川部分复产,贵州产能随山东移产持续扩张,云南复产与否仍待丰水季实际电力兑现。金三银四周期下需求复苏程度渐强,铝锭社库去库增速加快,尤其线缆板块表现优秀,电网提货量及施工情况回暖,带动铝杆活跃度提升。宏观氛围加持叠加基本面支撑下铝存在反弹动力,或延续偏强态势运行。
锡:
沪锡夜盘主力涨1.21%,报207000元/吨,2304持仓减少6483手至2.46万手,上期所注册仓单减少255吨至7746吨。LME锡涨1.48%,报25730美元/吨,LME库存持平2480吨。现货市场,小牌对4月贴水200元/吨-升水200元/吨左右,云字对4月升水200-600元/吨附近,云锡对4月升水600-1000元/吨左右。04-05价差+190元/吨,05-06价差+410元/吨,内外比价至8.01。国内电子的现实端需求尚未见到好转,行业库存也仍处在主动去库阶段,海外日韩半导体出口同环比仍在走低,在行业整体订单未见明显回暖、库存转至被动去库后,价格单边趋势性行情较难。
锌:
沪锌夜盘主力涨0.60%,报22750元/吨,2305合约持仓减少650手至9.98万手,上期所注册仓单减少1079吨至3.91万吨。LME锌涨0.21%,报2917.0美元/吨,LME库存减少100至3.96万吨。上海0#锌今日对2304合约报升水0-10元/吨,对均价贴水5元/吨;广东0#锌对沪锌2305合约升水50-60元/吨左右,粤市较沪市升水20元/吨;天津0#锌对2204合约报贴水20-70元/吨附近,津市较沪市贴水50元/吨。04-05价差+50元/吨,05-06价差+150元/吨,内外比价至7.78。基本面对锌价走强支撑较大,国内社会库存连续两周去库幅度超万吨,库存已降至近5年来同期最低水平。而广东入库量持续偏低,当地现货升水走高,显示西南地区限电减产对供应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目前来看,价格略显超跌,追空风险较大。
硅:
28日工业硅震荡走弱,主力2308收于15910元/吨,日内涨幅0.25%,持仓量增仓73手至60224手。百川硅参考价16590元/吨,较昨日价格持稳。其中#553各地价格下调至区间15850-16200元/吨,#421价格下调至区间17100-18000元/吨。成本端偏空引导,硅厂让利降库操作未见明显成效,市场低迷态势不见起色延续弱势运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库未按照往年3月同期进入去库周期,厂库库存同样高企,整体消化速度偏慢。当前行业平均成本倒挂严重,尽管硅价降幅存在收窄企稳态势,但价格重心仍位于绝大多数硅厂均不能接受的位置。短期内市场已经难以期待明显转机出现,静待一个大规模停炉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