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聚光灯”常常打向那些乐于开放、勇于创新的城市。它们不仅是经济和文化的交汇处,更是人类追逐梦想和实现愿景的重要标的。
拥有开放的心态,敢于突破与创新。这样的特质,放在一座城市身上,那就是妥妥的“E城”(extroverted city)。无独有偶,这恰好都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形容成都的高频词。
成都大运会刚刚过去不久,10月16日至17日又将于成都举行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而紧接其后,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也将召开。
再一翻看成都的国际活动“日程表”,接下来的日程表已是排得“满满当当”。在这其中,不仅有被称作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有羽毛球汤尤杯、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这些国际盛会,不仅是“E城”成都展示开放与创新的重要舞台,更是其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寻求产业合作的绝佳据点。
在这里,“E”不仅代表外向(Extroversion),更代表一座城市与外界的紧密互动——关注(Eye)、想象(Envision)与事业心(Enterprise)。
也就是说,E可以是一个动作——关注(Eye)。这种关注,毫无疑问是双向的,让世界看到成都的同时,也能让在成都的人们得以眺望整个世界。
E也可以是一种期望——想象(Envision),幸福感始终贯穿在天府文化之间,美好、丰富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城市的一种符号。
E也可以是一份事业心(Enterprise),在繁荣文化的同时,产业的发展已然拥有蓬勃生机。
Eye(关注):当世界与成都欣然对视
10月9日中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Ben Yalow)到来。这是他第三次踏足这片土地。一下飞机,他就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科幻大会吉祥物“科梦”。他拿着“科梦”喜笑颜开:“太可爱了!非常精致,我很喜欢!”
不仅是本·亚洛,许多国际友人也在成都找到了文化交流和生活体验的新契机。
或是在平日里简单在成都的茶馆中品一杯传统的盖碗茶,感受成都悠然的生活节奏;或是在刚刚过去的“双节”期间游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与热闹;或是参加成都举办的各种国际论坛和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运动员等交流,结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
“E城”成都,不仅能让国际友人感受到历史底蕴与现代时尚的城市,其本身也在“注视”世界。
从成都,人们因此得以眺望世界。今年以来,成都已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级的大型活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届金熊猫奖、2023成都·欧洲文化季……
即将召开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是疫情后世界文化名城论坛会员城市和国内外文化名人、头部企业高管首次聚首蓉城。与此同时,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成都也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推动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0月16日至17日将于成都拉开帷幕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主题即为“创意产业的跨文化合作”。而紧接其后召开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爱好者和创作者,也为中外科幻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再一翻看成都的国际活动“日程表”,接下来的日程表已是排得“满满当当”。在这其中,不仅有被称作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有羽毛球汤尤杯、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
Envision(想象):一种理想中的文化生活
“看拓片和残碑都能看哭”“去了两次!全是人从众?……”“明天撤展,今天又再去看了一次”。
10月8日,历时近4个月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落下帷幕。排队看赵孟頫临《兰亭序》、辛弃疾《去国帖》、祝允明《岳阳楼记》等书法作品也成为了今夏以来镌刻在成都市民心中的深刻文化记忆。
对于成都来说,如此的“看展热”已然成为常态。
今年7月,2023成都双年展开展,本届双年展荟萃了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全类别的当代艺术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开展首日是工作日,爱看展的市民也早已在馆外排队等候,只为第一时间领略这个顶级大展的魅力。
其实,粗看是成都人的“爱热闹”,但其实本质更在于一座城市文化的深沉脉络和活力迸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眺望世界的视野,也让这座城市在历史与现代交织中,得以走出不断创新、勇于发展的坚定步伐。
正如美国文化报刊The Brooklyn Rail(报刊名)在评论中写道:“成都双年展凸显了东方在全球文化对话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预测中国的艺术轨迹是复杂的,但对艺术创作的明显热情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并反映了中国在艺术世界中日益增长的抱负。”
早在2018年,成都便作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将“三城三都”作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在成都,“想象”的美好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看展览、听音乐、看演出、观赛事、逛书店、品美食等活动,已经成为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以及许多游客“说走就走”的动力。
目前,成都各类市场化的音乐节会年均举办超2000场次、博物馆(186家)和实体书店(3678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旅游品牌数量26个,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成都,正坚持以文兴业、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互鉴,一种理想的文化生活正浸润其中。
Enterprise(事业心):文化让产业更加兴盛
“他抬起头,看到了一个发着暗红色微光的天空,就这样,他看到了宇宙背景辐射,这红光来自于一百多亿年前,是大爆炸的延续是创世纪的余温。”当《三体》中的名场面“宇宙闪烁”真实展现在眼前,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10月1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文趣星球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展览——三体“宇宙闪烁”增强现实观测站,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正式开展。
星云浮动、星河璀璨、陨石划过……三体“宇宙闪烁”增强现实观测站,利用超大规模虚拟成像等技术,让上述的文字描写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实景呈现。
观测站所在的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更是成都“现象级”的存在。
从快时尚品牌BM(品牌名)西南首店,到中国内地首馆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再到原创汉文化餐秀品——蜀宴赋,在不断占据年轻人的视野的同时,这里也入驻了万声音乐、1807等头部企业或品牌,已然成为了一座集聚消费、购物、娱乐等多种业态在内的产业园区。
城市因文化而兴,因产业而盛。东郊记忆的“出圈”记,侧面反应出成都以文兴业的“事业心”。
最直观的是,成都持续壮大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六大产业,现已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产业总体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全球城市创新指数居第29位。
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是文化创意产业,2022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2261亿元,占GDP(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10.9%。今年上半年,成都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1月~6月,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1264.58亿元,同比增长20.52%。
当然,“E城”成都并不会止步于此,而将借助一连串的“组合拳”,持续扩大其影响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事业心”的强大推动下,“E城”成都将继续借助文化的交汇和创意的碰撞,深入塑造产业的未来。每一次文化的交融,每一个创意的火花,都在不断丰富着成都的文化内涵,并为城市的繁荣和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